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育服务热线0771-5699888

民主路小学校长梁建华:在实践中坚守教育作家梦

发布时间:2023-09-05 17:02:41 | 来源:广西新闻网 | 作者:卢容兰 王瑶池 | 责任编辑:

心怀教育作家梦

记者走进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第一次见到了梁建华校长。他身穿白色T恤,显得精神干练。当记者问到得知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有何感想时,他表示感到意外。他说,这么多年来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实践着做了一些事,坚持把对教育的一些所思所想写下来,其实就是想做教育,写教育,记录教育,完自己心中的一个教育作家梦。“没想过会获得什么荣誉,这些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附带而来的”。梁建华说。

回首过去,梁建华在教育岗位上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经历了10年班主任工作的磨练,在不同学校担任校长工作16年。在这26年时光里,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思考中不断写作,特别是在2008年调任民主路小学校长至今的6年时间里,他的知识在学习中得以大量积淀,他的教育思想渐成体系。

在这6年时间里,梁建华的学习强度之大和工作之繁重,令人咂舌。

他通过修学不同专业,完成了大专、本科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从一名小学高级教师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而今他还在广西师范学院兼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春天,他被广西教育厅派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全国第六期基础教育动态研修班的学习;

2012年,他被列为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对象,参加为期三年的学习和培训,并展开相关学术研究工作;

2013年秋天,他作为广西唯一的代表参加教育部第六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用两年时间学习梳理总结办学实践、办学思想和独立承担教育课题研究的能力。

自2001年以来,他受聘担任南宁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鉴员工作,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担任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专家,小学语文教学专业课指导教师,教师基地研修培训专家,赴全区各地讲学二十余场;还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教学竞赛获一等奖。

令人惊奇的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下,梁建华还能静下心来写作。他撰写的50余篇论文包括教学论文、调研报告、经验介绍、实录评点等,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全国、自治区、市级奖。此外,他还主编、参与编写了教育教学书籍10多本。

近来,他整理了自己多年来一字一句所写出来的文章,出版了《晨耕午读:梁建华教育文集》,全书分学校管理、教学思想、科研学术、教材教案和教育随笔5个部分,近90篇文章。当收到初稿的时候,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惊讶道:一个小学老师能写出这么多有专业水平的文章,实在不多见!

校长眼中的“名校长”特质

梁建华作为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对象,当记者问及他对“名校长”的理解时,他表示,“名校长”应该具备三个特质:一是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二是其必是一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懂得用管理程序而非制度来管理学校;三是其要掌握学校发展的资源,尤其是课程资源,通过设计课程形态来促进育人模式的改变。

对于“名校长”,梁建华是这样理解,更是努力用大胆创新的实践行动来向这些优秀特质靠拢。

“我一直认为没有办不好的学校,只有做不好的学校管理者。”梁建华说。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学热情,梁建华从“九五”期间就开始引领老师们开展科研。2008年调任民主路小学后,梁建华作为校长执掌管理大权,带领学校教师承担起国家、省、市级的十多个课题研究,从目标教学研究到素质教育研究,从口语训练研究到口语与思维训练研究,再到口语与交际训练研究,从课堂教学研究到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教师素质步步提高。

“学校几乎每个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来。”梁建华表示,希望借课题研究来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使教师们能用科研的思维和状态来从事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学校管理上,梁建华更推崇管理程序。

管理程序(Management Program)是管理中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方针和步骤。管理学认为,如果管理者的管理程序合理得当,就可以加快管理的速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取得好的管理成效,它体现了管理者随机应变的管理艺术,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素质。

在对待学校职工的方式上,足显梁建华的管理艺术。他不是采取传统的命令式和监察式,而更多的是为教工提供保障和服务。

从2009年起,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除工资之外不得发放任何津补贴,包括学生午托的值班费。对此,教师们的情绪颇为不平静。停办还是续办?梁建华听取了多数教师的意见,继续办下来。不能发值班费,学校就提供好一点的工作餐,终于熬到了有关部门下文可以发放值班费的那一天。正是人文的管理,营造了“家”的氛围,有的教师即使是面对交通不便的现实压力,也拒绝了离家更近、条件更好的新学校发出的邀请,舍不得调离本校。

除此之外,梁建华还倡导要尊重班子成员和每一位教师的经历、学历、家庭状况和个人特点,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长处,激励他们扬长避短。

为此,民主路小学创设“绿色”氛围,特别倡导师生心态的“绿色”氛围,调整培养标准,达到适合的程度:要求每一位都要发展,但不一定是一样的发展;要求每一位都提高,但不一定是同步的提高;要求每一位都合格,但不一定是合乎相同的规格。

“我们很少拿权力和制度吓人。”梁建华表示,管理已经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从人治到法治,第二次是从法治到文治。“到了当下,我们更多地引导教师们知道什么是职业底线;遵守职业底线,对个人和学生会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梁建华倡导素质教育,他为推行素质教育而进行的探索与名校长“通过设计课程形态来促进育人模式的改变”这一特质不谋而合。

梁建华认为,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脱离社会生产实际需要的教育倾向,既违背了学生自然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也偏离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为此,政府着急、学校纠结、教师困惑、家长焦虑、学生郁闷、社会迷茫。

基于这样的价值追求,梁建华带领民主路小学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学校、社会与家庭合作育人机制,逐步构建了“小学生•大课堂”这一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模式。

梁建华解释,“小学生”既是指在小学就读的孩子们,也指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面前,每个人都是微小,都需要虚心在社会中学习实践成长。“大课堂”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素质教育的课堂不仅限在教室、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社会,做到校内外课程的统一;二是指社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环境,学生要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实践锻炼,经受社会考验,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校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让老师带领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设计主题内容,充分利用本地社会教育资源。如一年级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学校便组织一年级小朋友去金花茶公园、药用植物园、名树博览园等地,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二年级的主题是“走进文化”,学校便带领小朋友去参观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考古博物馆,让孩子们了解了广西各地风俗、文化,开阔视野;三年级是“走向科技”,学校便带领学生去南宁城市规划院、广西科技馆等场馆,现场感受科技气息。

主路小学通过设计“小学生•大课堂”这一课程形态,让育人模式更为多元而有成效。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大课堂”育人思路,不仅整合了学校与社会的综合资源,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也让小学生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锻炼了意志,强化了学习动机,增加了审美体验,培养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们也因此活化了专业科目的知识,提高教书育人技能。民主路小学多次就这一育人模式向上级教育部门汇报,并与区内外的教育同行交流,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好评。大家认为,此举在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推进素质教育、探索义务教育改革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手记:

采访梁建华校长的时间不过一个多小时,但他给我留下几个强烈的印象:亲切,忙碌,勤于思考。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梁建华校长虽然荣誉满身,但是他没有架子,没有官腔,说话面带微笑,认真而平静地回答着记者提出的问题,亲和力尽显。由于梁建华校长经常在外讲学、考察,记者多次约而未果。这次他在百忙中抽空接受采访,谈了很多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而在采访结束后,他又得去外地进行讲学和交流。他的忙碌由此可见一斑。为了总结“小学生•大课堂”社会实践模式的经验,他写了五千字的论文;为了阐释民主路小学的办学理念,他又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一个如此忙碌的校长能拥有勤于思考的状态和笔耕不辍的精神,实在显得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