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一个普通的机电设备公司员工,却以执着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成为数百名学生的“护学叔叔”、群众心中的热心肠志愿者。他虽无万贯家财,但内心却蕴藏着比财富更加珍贵的宝藏——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他人的关心与爱护;他虽无魁梧之躯,但能肩扛千斤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与无私大爱。
“孩子平平安安的,家长才能安心工作”
盛夏清晨,南宁市高新小学南校区大门前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刘俊杰身着绿色反光背心,头戴小红帽,手握小红旗,伫立在斑马线旁。
每当人行横道信号灯的绿灯亮起,刘俊杰便会大步向前,以坚定有力的手势引导车辆为过斑马线的学生让行,随即转身,以温暖的笑容,挥手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安全通道。汗水湿透了他的头发,却未曾冲淡他脸上的笑意。
日复一日,从7时到8时10分,刘俊杰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的身影从未缺席。说起刘俊杰,认识他的人无不点头称赞,“他是个好人,很热心肠!”家长陈润丽更是竖起大拇指,“我的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到现在读小学四年级,刘俊杰一直在护学,年复一年,风雨无阻!”
犹记得一天下起倾盆大雨,刘俊杰身披雨衣护学,雨靴被雨水灌满后,他索性赤脚上阵。这感人的一幕被路过的家长拍照定格,成为温暖人心的永恒瞬间。
2018年,刘俊杰响应学校号召加入“护学岗”。2020年,即便儿子已从这所学校毕业,他依然选择继续护学,从轮岗转为常态化。
“每一个孩子的安全,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孩子平平安安的,家长才能安心工作。”刘俊杰的话语朴实而真挚,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源于将心比心的善良,这在他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
如今,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刘俊杰总能收获问候与微笑。那些他未曾相识的孩子,纷纷向他挥手致意,亲切地称呼他为“护学叔叔”,这让他倍感自豪。
“我想打造更多‘公益书屋’,让更多孩子受益”
除了护学,刘俊杰还在知识的传递中贡献自己的力量。7月3日,刘俊杰在他建立的“共享课本(中小学)”微信群里发布通知:“左左,八年级上册六科;小和,四年级上册教辅一科。以上的家长可以领书了。”在这个257人的群里,每天发布书籍照片、回应借书需求,成为他的日常“工作”。
谈起创建这个微信群的初衷,刘俊杰表示,他发现不少学生有假期提前预习课本的需求,于是在去年初倡导居民捐赠旧书,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孩子使用。“这样既能循环利用旧课本,也能减轻学生买书负担,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刘俊杰一边说,一边走进那个由他和妻子自掏腰包将自家阳台改造成的“公益书屋”。
在这个不足4平方米的书屋里,两个简单的书架上,分门别类地码放着1000多册书籍。这些书籍以小学到高中的课本教材为主,由刘俊杰一点点搜集而来。在一堆即将出借的书里,还夹着他特地准备的书签和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在物业的支持下,门卫室也成为传递爱与知识的“驿站”。“有的家长太忙无法前来取书,提出快递到付,但我觉得浪费钱,就骑上电动自行车送过去。”刘俊杰拍了拍电动自行车,笑得很灿烂。“现在,来借书和捐书的家长越来越多,我想打造更多‘公益书屋’,让更多孩子受益。”他说。
“只要身体允许,这些事情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他坚持行善?刘俊杰回忆起4年前暴发的疫情,无数“逆行者”迎难而上。“我被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也想去当志愿者,为社会做点什么。”从那时起,只谈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
这些年,刘俊杰的身影活跃在公益的各个角落。他奔走在疫情防控前线,他帮居民免费维修家电、理发,他还是无偿献血的常客。即便是在回河南老家的途中,他也带着家人为各服务区清扫地面、捡拾垃圾……他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光和精力都献给了公益事业。
播撒一颗向善的种子,定会收获一片有爱的花海。在他的言传身教下,15岁的儿子刘党兵已然承袭了父亲的衣钵,成了老师和同学心中乐于助人的“小太阳”。“我要向爸爸学习,爸爸是我的骄傲!”少年话语铿锵。
“他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动着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这是比书本更贴近生活的鲜活榜样。”南宁市高新小学南校区德育处主任廖健羽点赞道。
善意正在不断延续、扩散。“这些年,他的正能量不仅滋养了孩子的心灵,更激发了我们家长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家长韦祥娟说,“我们希望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能一直传承下去。”
被问及这些善举会坚持多久,刘俊杰的眼里闪着光:“只要身体允许,这些事情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他觉得,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就是他坚持做好事的意义。
本报记者 宾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