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育服务热线0771-5699888

坚守库区教育三十九载 以长篙筑起孩子求学梦——记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刁望教学点教师石兰松

发布时间:2024-08-22 11:21:09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 作者: | 责任编辑:曾瑞鑫

39年的摆渡人生,他像一棵“不老松”,始终如一坚守在大龙湖畔的小村庄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将一个个库区的孩子,摆渡到光明的彼岸。

——题记

石兰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刁望教学点教师。参加工作以来,秉着“不让一个学生失学”的信念,日复一日划船接送学生上学,被称为“摆渡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等称号,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启功教师奖、南宁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奖等。

载梦行舟,用奉献坚守铺就农村孩子成才路

1985年夏天,还在高中复读的石兰松听说启蒙老师病重,便赶回来看望这位刁望教学点里唯一的老师。启蒙老师拉着石兰松的手,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助山里的孩子。临时“接班”的工作,石兰松一接就是39年。

刁望教学点地理位置特殊,与村庄之间隔着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大龙湖,村民平日出行主要靠划船,而来刁望教学点上课的学生大部分由家长划船接送,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们担心孩子的安危,不愿送孩子上学,许多孩子只能辍学在家。石兰松知道,孩子是大山里的希望,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他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他还砍掉家门口准备盖房子的大椿树,请人造了一艘能载人的小木船,自己划船接送孩子上下学。石兰松划着小木船穿过湖面,为大龙口水库的孩子们撑起求学之路,使教学点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圆了孩子们的读书梦。2011年,爱心人士捐赠了一艘铁皮机动船,石兰松结束了手摇木船的历史。石兰松把这艘铁船命名为“希望之船”,他希望大龙口水库的孩子们都能插上知识力量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

潜心育人,为推进乡村教育发展躬身践行

起初,刁望教学点教学条件艰苦,只有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虽然分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其实只有一个班。作为教学点唯一的老师,石兰松同时承担了班主任、船夫、生活老师等多个角色。在他接任教学点教学工作初始,由于孩子们不会普通话,面对石兰松的授课,脸上都是懵懂的样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石兰松主动加强学习,通过自学提升个人文化水平,积极参加中心校听课交流提升教学业务水平。他结合当地语言从“双语”教学启蒙开始,先用普通话朗读,再用壮语翻译,一遍一遍引导学生适应普通话教学。他注重讲练结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石兰松的教育下,刁望教学点的学生在全镇统考中年年名列前茅。

刁望教学点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每到下课铃声响起,石兰松就切换成了生活老师。从整补学生衣裳,到为学生准备午餐,再到为生病学生送医取药,他事无巨细。孩子们在石兰松的守护下快乐成长。附近村屯40岁以下的村民,几乎都是石兰松的学生,有个别村民家庭甚至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在当地,石兰松成了名副其实的“桃李满乡村”的教师。2018年以来,石兰松作为师德教育巡讲团成员,先后到区内外、市、县及高校作师德报告10多场,他对库区教育的执着、坚持,感动区内外。现如今,刁望教学点在石兰松的努力下,教育教学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各类教学设施与城里小学已无区别。

从20岁的懵懂到年过半百的沉稳,石兰松用39载青春和激情扎根库区教育,默默奉献,用竹篙撑起了孩子们的求学路。他像一位执着的师者,咬住青山,不动不摇,又如一棵松柏,扎根沃土,耕耘不止。